找到相关内容22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清净澹泊闲适自然——谈王维诗歌的禅佛意趣

    破灭后,寄情山水之间,在清风、细雨、落花、流水、山峦、青松、雾蔼中寻找到了知音,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慰籍,他找到了灵魂的依托,纵情永恒的自然,“松风吹解衣,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迎着...融为一体,人类的智慧与灵感,在这里达到极致,使人在宁静平常的心灵状态中,闲适恬淡地品味远离世俗的世界,忘却尘世繁华,万念皆寂,流连澄明幽深之境,如梦如幻,如雾如烟,展示出超然物外、清新自然的人生风采。...

    关群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6090995385.html
  • 凿池结谊 拨弦解忧----谢灵运与庐山

    时,执政的却是出身比较寒微的刘宋士族,和王谢士族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使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受到命运的奚落,“既不见知,常怀愤愤”,最后竟丧生争权夺利的争斗之中。  “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他寄情山水,肆意遨游,不光是为了游览庐山的胜景而是为了追求短暂的适意,让自己受伤的心得到片刻歇息。谢灵运早期在庐山是义熙七,八年间(公元411至412年)。义熙七年四月,刘毅改任江州刺史,早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249548.html
  • 峨山夜月

    感到一阵阵呼吸压抑,彷佛痛苦要吞噬了他。  突然,他的脑际闪过一个印象,似乎那一部书上记载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每逢佳节,总要独自到人迹罕至的辽远苍凉之地去寄托其幽情,称之曰:“寄情山水”,他不由暗自...

    法 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61064317.html
  • 诗画交融中的“空”与“静”

    深,道家和佛教的思想是王维心性修养的重要凭藉,在王维的晚年生活中,禅宗思想对其诗画创作的影响更为深刻。生活的磨砺使他与禅宗接下了深厚的缘分,他在禅诵中寻找寄托,寄情山水之中,在自然中寻求解脱。   ...感情尽情挥洒山水之间,寄情造意,诗从胸发,画由意出,情景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韦晓娟(1978-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韦晓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54770311.html
  • 妙容尼师自述出家因缘

    时装,用高档化妆品,把自己装扮得很漂亮,穿梭灯红酒绿、美酒咖啡之中。却更惨地发现自己像个可悲的小丑在扮演不属于自己的角色。   而后,我寄情山水,把大自然当作一付良药,对治我心灵的“不正常”。我...今世“了脱生死”的三宝弟子。我相信,也祈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加被我的母亲能永脱生死苦海,莲位有名,圆满她的菩提大愿。   我于佛法的修学,是在参军之后,受益母亲的度化,学佛不久便适逢部队裁员五十万...

    妙容

    |出家|学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09031133576.html
  • 史国良 画僧的艺术人生感悟

    山水。他们接触的就是山、水。寄情山水寄情花鸟,所以画的也是这一类的。是传统的修行人对禅的一种理解。再有就是画一些佛像,供养人与被供养者之间的关系,画的被供养者。我今天画的画是供养人。供养人是什么?... 画僧最早出现隋唐时代。主要来自西域僧侣,中国早期石窟造建从发源到设计施工都记录着他们的影子,在中国绘画的历史上,曾涌现出不少著名的僧人画家,如:善导、贯休、巨然、法常、惠崇、朱耷、石涛等。其中...

    佚名

    |名人|画僧|佛缘|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8/12152489500.html
  •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

    ,他们无法接受现实社会的污浊,转而寄情山水之间,过着淡泊无为的生活。《庄子》记载:尧有意将天下让与许由,许由闻听,不仅没有感到欣喜,反而跑到河边将耳朵反复清洗,觉得尧的话玷污了他。   这样的机遇...2000年讲苏州定慧寺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处世态度。因为人生观念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处世态度也往往大相径庭。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佛教徒是消极而悲观的。因此,选择佛教作为...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5940096.html
  • 儒佛双修 声色兼美-谢灵运诗心与诗艺简论(2)

    逸韵谐奇趣”中的“壮志”,指的不就是谢客的政治抱负吗?  灵运在政治抱负得不得舒展的情况下,虽然能暂时寄情山水,自得其乐,但是他本质上并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隐者,或有所不为的狷者,而是一个“身处山林,... 儒佛双修 心迹两寂  一.自然山水与艺术心灵  前章提到,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审美主客体相互交流的结晶品。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审美主体就是谢灵运的艺术心灵,审美客体就是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山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149545.html
  • 法华圣地天台山

    寄情山水之间。后人集之成卷,名《寒山子诗集》,共收诗300余首。  释、道、儒长期并存互相融溶,成为天台山文化的又一显着特点。唐宋之际,“三教”相互影响加深,其代表人物都先后表示出宽容的态度。宋孝宗曾...中解释天台宗而名。一名“结集”,因灌顶大师在此弘法而得名。“金钱池”相传则因僧昙兰憩池旁弃金钱池中而得名。绝顶有七级佛塔一座,为南朝梁岳阳王妃所建。  华顶峰,在天台县东北60里处,海拔1138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5161875.html
  • 山水诗情,佛理禅机——王维山水诗禅境初探

    产物。包括王维在内的许多知识分子,如裴迪、贾岛、李凝等人,他们我行我素、随欲而安、流觞曲水、吟仰啸歌,或浪形骸天地间,或传经布道百姓之中,或寄情山水,或隐身民间,他们的人生态度,对屡遭挫折的...虚空,空寂中见流动,流动中见空寂。  我们知道,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方式,目的就是为了明心见性,而中国文人徜徉大自然中优游山水之审美体验也往往是为了得到一种“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天道...

    石彦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5162024.html